“合約食堂”掌勺大廚。(天柱縣渡馬鎮供圖)
雷山縣依托“合約食堂”盤活閑置大棚發展辣椒種植。 (黔東南州鄉村振興局供圖)
“合約食堂”集中辦紅白喜事。 (天柱縣渡馬鎮供圖)
春風有信,美好如期。山水環抱、景色宜人的天柱縣渡馬鎮共和村甘溪侗寨吸引不少游人踏青賞春。
“進‘合約食堂’看一看、坐一坐,也成了不少游客的必選項目?!碧熘h渡馬鎮共和村黨支部書記唐安厚說,如今,“合約食堂”已是甘溪侗寨的一張靚麗名片。
早在2014年,本著整治濫辦酒席、革除大操大辦陋習、樹立文明鄉風、實現移風易俗的目的,甘溪侗寨試點創辦“合約食堂”,將村內“紅白喜事”集中到“合約食堂”來辦,并規定了辦酒名目、桌數、成本價格、收禮金額等。
“酒席數量少了,人情負擔減輕了?!?/span>
“攀比之風剎住了,發展勁頭上來了?!?/span>
“陳規陋習遏制住了,文明新風樹起來了?!?/span>
…………
年輪劃過一圈又一圈,“合約食堂”在人情“減負”,文明“加分”上的效應日益凸顯,甘溪侗寨村寨面貌,村民精氣神均煥然一新。
這種以村(寨、社區)為單位,自主商議約定辦理紅白喜事宴席規模和標準的柔性自治方式,也迅速在黔東南州推廣實施開來。
據介紹,目前全州已有4017個自然寨(社區)推行“合約食堂”,主要有以天柱縣為代表的農村“合約食堂”模式和以雷山縣為代表的易地扶貧搬遷社區“合約食堂”模式兩種。其中創辦農村“合約食堂”的自然寨3991個,創辦易地扶貧搬遷社區“合約食堂”的易地扶貧搬遷社區26個。
“‘合約食堂’只承接紅白喜事宴席,并提倡節儉辦,各家各戶辦酒不超30桌,每桌不超過12道菜,價格不超過200元?!碧熘h坌處鎮三門塘“合約食堂”大廳里,醒目地張貼著《三門塘村“合約食堂”管理使用規定》。
“年初老人過世辦席就是200元一桌,實惠又省心?!比T塘村民謝銀香說,大家都按“規矩”辦事,不攀比,減輕了很多負擔。
一邊做“減法”,將群眾從“吃不完的酒席、送不完的禮金”中解放出來。一邊做“加法”,樹文明新風,育時代新貌,將文明新風真正內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
黔東南州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黔東南州農村“合約食堂”主要由村“兩委”牽頭,村民代表大會決議,通過利用閑置學校、家祠、老村委辦公樓、集體倉庫等場所中閑置的地點集中創辦,納入村規民約,由“寨管委”負責日常管理,在倡導文明新風、推進移風易俗、助力鄉村振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,突出“三項治理”,實現“三新目標”。
治理辦酒風、人情風、攀比風,樹牢新觀念。限辦酒項目,村規民約和“合約食堂”管理使用制度均明確規定,喪事簡辦、婚事新辦,其他類別酒席禁止辦,狠剎濫辦酒席歪風。限禮金額度,限定人情禮金額度,嚴防禮金膨脹、逐年加碼,提倡慶賀不收禮、不上禮,切實減輕群眾經濟負擔。限辦酒成本,約定每場酒席向“寨管委”繳納適當管理費用,就可使用場地、辦酒炊具餐具,統一辦酒規模、標準,切實減少辦酒成本。同時,有效杜絕群眾相互攀比,提升了村規民約的約束力。
治理臟、亂、差,塑造新環境。加強環境衛生整治,在“合約食堂”周邊設置垃圾池,安排專人及時清理,解決以往污水橫流和垃圾問題。嚴格限制燃放鞭炮,減少噪音污染和環境污染。加強村容村貌管理,積極發動群眾拆除影響村容村貌的違章建筑物、構筑物,清掃房前屋后衛生。加強產業融合發展,堅持把“合約食堂”建設與基層黨組織陣地建設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、“六個小康”行動等結合起來,使“合約食堂”同時具備農家樂、鄉村客棧功能,促進鄉村旅游發展。
治理部分村民慵、懶、散,樹立新風尚。打造“兩室一堂”,堅持把“合約食堂”打造成村民文化活動室、休閑娛樂室和道德講堂,發揮其思想教育、科學普及、信息傳播、文化娛樂等文化陣地功能。建立“一簿一榜一欄”,在“合約食堂”設立功德簿、紅黑榜、評議欄。引導群眾崇尚科學、抵制迷信、破除陋習,養成文明、科學、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與此同時,隨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推進實施,黔東南州在農村推廣“合約食堂”的基礎上,積極探索創辦易地扶貧搬遷社區“合約食堂”推動搬遷社區治理更有效。目前全州80個集中安置區(管理單元),已有26個創辦了“合約食堂”。
“不僅有6元、8元、10元職工經濟套餐,還有0元、2元、4元兒童營養套餐,為大家解決了吃飯的問題,省心省事還省錢?!苯Y合搬遷安置點企業及群眾生產、生活需求,通過建、養、管、用等舉措,雷山縣依托國有企業雷公山苗侗山珍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,創新推出社區“合約食堂”,為企業員工和搬遷群眾提供就餐服務,不僅解決了搬遷群眾“上班”“上學”與“吃飯”沖突問題,還有效提升企業生產效率,降低企業運營成本,營造良好營商環境,獲得群眾一致好評。據統計,自“合約食堂”開辦以來,安置點新增開辦“就業幫扶車間”12家,提供就業崗位1200余個。
小小“食堂”發揮大大“能量”。
人情“減負”成效明顯。雷山縣搬遷社區自“合約食堂”開辦以來,共為搬遷群眾提供各類酒席服務68次,較同級別酒席服務節約16.8萬余元。
善做“加法”,服務拓展。雷山縣依托“合約食堂”每天對各類食材的需求,推動閑置土地再盤活。并以“合約食堂”為載體,探索建立“合約食堂+搬遷群眾”鄉風文明積分治理機制。通過“文娛+積分”“治理+積分”等方式,既豐富搬遷群眾生活,又讓搬遷群眾獲得實惠。
如今,在黔東南州,“合約食堂”已如雨后春筍般涌現,易舊俗,樹新風,狠剎農村濫辦酒席風氣,實現遏制濫辦酒席目的和“減少辦酒成本、減少安全隱患、減少疾病傳播路徑、減少環境污染”和“增強村‘兩委’號召力、增強村民凝聚力”的“四減兩增”效果。與此同時,原本單一作為集中辦酒場所的“合約食堂”在實踐中得以不斷拓展和升華,衍生出“合約食堂+鄉村旅游”“合約食堂+兩禁一限”“合約食堂+道德講堂”“合約食堂+新時代農民講習所”等模式,在提升鄉民自治水平和鄉村治理能力上發揮出更大的作用。(陳丹 張躍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