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共青團黎平縣委以“服務大局、服務社會、服務青年”為主線,聚焦提升團的組織力、引領力、服務力和大局貢獻度,堅持重創新、闖新路,解放思想、銳意進取,打出“自選動作”組合拳,各項工作成績顯著,亮點紛呈。
創新青年志愿服務隊伍。結合群眾實際所需,發布青年突擊隊“招募令”,動員全縣廣大團員青年、返鄉大學生積極投身志愿服務活動,組建疫情防控、旱澇救災、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等青年突擊隊341支,招募志愿者4385人,入村入戶開展工作3036支次3.37萬人次,發放健康包1.456萬個、走訪重點人群11.26人、宣傳防疫政策27.09萬人,參與“二對一”包保管理1.12萬人次,形成縣、鄉、村三級團組織書記聯動工作機制。
創新分片包點管理制度。探索建立團縣委領導干部分片包點聯系鄉鎮(街道)、學校共青團和少先隊工作制度,把重點工作任務責任分解到個人,凝聚全部力量,共同攻堅克難,責任區域化推動各項決策部署落實到基層。不斷研究創新科學管理模式,進一步加強對全縣各級團組織和少先隊組織工作的領導力度,推動團、隊工作向縱深發展、向基層延伸, 促進團、隊工作提質增效。
創新基層組織改革試點。以縣級機關團組織為改革試點,探索團的基層組織建設新思路、新模式。全面摸排縣級黨政機關、事業單位、國有企業青年干部政治面貌,鼓勵機關單位28歲以下尚未入團的292名青年干部積極向團組織看齊靠攏。要求符合建立團組織條件的機關單位“應建必建”,不滿3名團員的縣直機關單位,由35歲以下黨員兼任團組織書記,成立支部發展團員,確保機關團組織覆蓋率達到80%以上。同時動員35歲以下,但又超過入團年齡的機關干部加入由團縣委直接領導的青年突擊隊,有效延伸和擴大團的組織覆蓋面和影響力。
創新兼職干部力量建設。啟動第一輪公開選聘鄉鎮(街道)、村(社區)團組織兼職副書記工作,面向18歲至35周歲之間的高校畢業生、返鄉大學生,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、選調生、社會組織負責人、服務基層四項目人員、退役軍人、返(在)鄉創業人員、農村致富帶頭人等戶籍在黎平或常駐黎平人員選聘兼職團干部,建立優秀青年后備團干部信息庫,進一步鞏固全縣團組織工作力量。
創新融入區域發展大局。牢牢把握新國發2號和黔府發7號文件出臺實施的重大歷史機遇,圍繞“四新”主攻“四化”,以鞏固提升青年創業就業成果為出發點,不斷健全完善服務青年工作機制,大力實施青年文化素養提升行動,積極開展農村青年技能培訓。制定《共青團黎平縣委關于貫徹落實<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黔東南自治州“黎從榕”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“橋頭堡”的實施意見>的實施方案》,建立健全資源互置機制,加強青少年跨地區交流合作,助力推動建立東西部協作示范共同富裕試驗區。(楊濤)